衡量孩子教育成功与否,更要紧的是看孩子能否感觉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亲子关系,在青少年时期,胜过很多教育,甚至决定孩子教育的成败。据研究,假如孩子在12岁之前没和爸爸妈妈打造非常亲密的亲子依恋,那样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非常难打造,特别是6岁之前,假如爸爸妈妈没拿出足够的精力陪孩子,亲子之间非常难再打造起足够的信赖和依靠。
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更关心孩子怎么样变得让自己有面子?是否更期望他能考高分,却极少关注他是不是快乐,有没朋友?这类关怀的缺失,使得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一直有层隔膜,孩子一直表现不听话,一直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在孩子长大后,和爸爸妈妈之间没话说、聊不来。
打造融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其首要条件是,爸爸妈妈需要了解,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存在本身就是爸爸妈妈给予爱的原因。教育的艺术第一是倾听的艺术。爸爸妈妈需要掌握倾听,掌握去赏析、理解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最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不然。假如你的孩子在你眼中满是缺点,那样你可能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爸爸妈妈。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身为爸爸妈妈,不要太看重孩子外在的成功。孩子的成绩好坏,上的大学怎么样,有没找到好工作,这类外在的规范固然对家庭非常重要,但爸爸妈妈需要意识到,还有比这更要紧的东西,那就是爱和幸福的能力。
信息年代动摇了老年人的权威。过去的爸爸妈妈可以非常傲慢地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到了今天,反倒是孩子们常常跟爸爸妈妈非常不屑地说你懂什么呀!青少年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无往不利愈加映衬得爸爸妈妈非常老土,是个在互联网上笨手笨脚的新手。
所以,我觉得,21世纪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互相学习一同成长的年代。爸爸妈妈需要从孩子那里学习的,不止是新技术新常识,还有新的思维方法和新的生活理念。学习的首要条件是互相尊重,尊重孩子的特质,尊重孩子的选择,更要紧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