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孩子们日渐长大,体育场对他们的吸引力将与日俱增。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对“70后”、“八零后”父母来讲,他们年轻时可能没多少在学校以外训练的机会,对普通的竞技规则也不甚了了。因此,当孩子说计划参加课外练习班乃至业余比赛时,父母常常有两方面担心:第一,不了解青少年体育是哪种;第二,没“做榜样”的信心。
幸好,无论年代怎么样变迁,青少年体育的基本原则不难学会。何况,伴随条件改变,父母过去没办法做到的,子女们完全大概做到。下面五件事是为人爸爸妈妈者需要记住的:
支持孩子
对子女表示支持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些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区”的动作。假如孩子想学小提琴,而你恰好是音乐喜好者,你会确切地了解该干什么:租一把琴回来,等孩子真的感兴趣了,就能去找辅导教师。但,当孩子说,“母亲,我想玩曲棍球”时,该如何解决呢?不要由于自己没有关经验而表现出为难的样子,仅需把它视为孩子们的正常需要。就像换尿布、教说话、送他们去托儿所那样,顺其自然就是了。
进行调查
你一定不会随意选择买卖伙伴。基于同样的道理,你也不可以没搞任何调查就让孩子与不知底细的健身俱乐部或会所展开合作。在大城市,一般可以找到很多运动团队和教练,你的选择空间很广泛。可以与其他父母聊聊,以知道更多状况——教练脾气暴躁吗?这个团队是不是在乎角逐?是不是鼓励和支持队员,特别是新队员?是不是对教练做过背景调查?要掌握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搜集当事人的反馈,从而依据明确信息下决定,而非跟着第一印象走。
以身作则
你可以不懂竞技体育,但你一定了解自己期望孩子成为何样的人,因此,你在赛场边依旧有不少事情可做。别对裁判员大喊大叫,别总是缠着教练问这问那,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遵守场内规则,不要吝惜喝彩声。下班回家,你可以尝试和孩子一块去慢跑,或是在后院安装一个篮球架,吃饭前跟他们来一场投篮比赛。借助团队集训的空当,父母可以为孩子们安排一些恢复性训练,让他们一直拥有好的身体条件,确保运动技能不“生锈”。
与适合的人在一块
小伙伴的支持对运动场上的孩子必不可少,父母也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要察言观色,确保自己同那些傲慢的、自称无所不知的、不停说教的父母维持距离;主动和有经验的父母做朋友,这类人可以对你说,如何才能为小运动员们规划将来。通常来讲,那些为所有运动员而不止是自己家里孩子助威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假如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有人在球场边与你推荐一张毛毯,或者你有了一位拼车伙伴,那即使初步成功了。
不要过分融入
记住,这是孩子的运动,不是你的。当他们输了比赛或遭受挫折的时候,确保不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让爸爸妈妈失望了。别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追问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可以等他们自己提起。绝对不要批评他或她做得不好,或是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你仅需问孩子“玩得高兴吗”或“你下次会有哪些改变”已经足够,不可以逼着他们给出明确的回答。无论输赢,父母都不该饰演评论者,你唯一可以给孩子们的是爱。
孩子喜欢体育,也是爸爸妈妈的机会:你得接触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要以新的方法履行做爸爸妈妈的责任,即:确保孩子同意最适合的锤炼,直至将它塑造为头脑和体魄兼得的出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