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孩子念书。从学习到生活,父母都全程参与,不仅仅是学习作业,还有生活心理等方面父母都要给予指导。那样,去学校陪读父母做些什么呢?下面整理了一些正确的陪读打开方法,期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父母和同学。
去学校陪读父母做些什么
1、父母要有正确的陪读陪写观念
大家不少父母对陪读、陪学的定义就是帮着孩子做完作业,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孩子独立完成不了,父母帮着做。天天盯着孩子,写好作业,复习所学常识,这个过程就是陪写作业。
其实这只不过陪读陪写的一部分,真的的陪读陪写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不是讨好老师,父母怕做得不好,老师就不关注自己家的孩子,陪读陪写的目的,是让大家的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熟练学会好所学的要点,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正确的陪读陪写观念,其实就是父母是学习的小助手,帮助孩子防止一些弯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给孩子一个答疑解惑的途径。所谓走心的陪读就是不管孩子的学习力好与坏,都会用心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有批评也会有认同,陪读陪学越早越好,不要等到孩子的成绩不可以,父母才焦虑和着急,有些父母甚至会辞掉工作,专心伴随孩子学习。父母以为自己付出了不少,但从没走过心,在辅导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涌现,最后孩子学习没提升,父母还落一个崩溃。
2、督促学习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行为中
学习是不轻松的,父母辅导起来也不轻松。所谓轻松的走心陪学,其实都是父母认清了事实,放松了心态,真的去关心了孩子的学习,知道了孩子的学习力。你是85分的成绩,我可以助你提升到90分,再多1分,都是孩子给予的惊喜。
不少父母是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觉得85分的成绩,就应该能提升到99分。给孩子报班,每天督促孩子要学习,要积累,却不告诉孩子怎么样去提升学习和积累什么内容,具体到学习的细节中,父母从未走过心,自然就会觉得辅导学习是非常难的。
走心的陪学陪写,是把学习落实到了具体的学习行为中了。孩子辛辛苦苦写了一晚上作业,父母一句,写得还行或者写得一塌糊涂,直接评价了孩子的学习过程。
却从不告诉孩子,到底是哪儿写得还行,还行于非常不错的规范是什么?有什么差距?一塌糊涂是字迹乱了,还是整体的书写排版非常乱,那样工整的字迹是什么标准?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呢?
父母不可以督促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行为中,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技巧,成绩难进步,父母辅导起来也非常痛苦,根本无法体验轻松辅导学习的过程。
3、认同和表彰,是走心陪读中最需要的辅导办法
走心的陪读陪写,其实关注得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心态。表彰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哪儿做得好,而不是一句:作业写得好,就能概括总结的。而批评学习习惯的不端正时,大家也应该告诉孩子到底是哪儿没做好与怎么样改正的办法。
字写得不好,就要告诉孩子,如何写才是最美的,同时鼓励学习,并给予信心。陪读的父母困难,陪写的父母更需要耐心的支持,无论是陪读和陪写,大家最后的学习计划都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父母陪读既不检查作业,也不解说题目,这不是说父母可以放下,不管学习,而是把陪学陪写的重点放在更需要父母专注的地方,学习的态度和办法,走心的陪读才会非常轻松。知道孩子的学习力、理解他们的学习技巧、掌握鼓励和表彰,这是大家父母需要走心去考虑的。
哪样孩子需要父母陪读?
当自己家里孩子出现这类情况时,爸爸妈妈需准时纠正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引进优良的陪读方法,适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必要时,需要把孩子送出去或者将陪读老师请进门,引导好孩子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况,再渐渐暂停陪读。
这类不好的情况罗列如下:
家干扰原因过多。突出的现象有:对孩子的学习实行“多头管理”,特别三代以上人居住一块,各行其是,都可以指导管束孩子学习。
孩子作业不自觉,拖沓。突出的现象有:喝水、上卫生间,讨厌的学科作业留在最后完成,不喜欢背记默,不会的就胡乱写等等,
孩子不可以做完作业,作业正确率低于七成。突出的现象有:作业量大,孩子神经紧张、容易焦躁;订正错题耗浪费时间间和精力大,致使熬夜做完作业。
在校表现异常,成绩低下。在家校联系中,不好的表现名单中频繁出现;每逢考试,成绩稳定居后垫底。
亲子关系糟糕,彼此看不顺眼,甚至动粗。这种需要把孩子送出去,暂时由专职陪读师引导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