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家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
女儿刚上婴幼儿园的时候,是老师心目中比较听话的孩子之一。老师很喜欢她,她常常请我和老婆向其他父母传授经验。大家也乐此不疲。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大家理所当然地觉得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后来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让我开始检讨我们的教育方法。
那 是伊伊上小班的时候,一天回到家,姥姥心疼地告诉我,伊伊在婴幼儿园尿裤子了,穿了一天的湿裤子,等她去接的时候,裤子都半干了。我问伊伊为何不报告老 师要上卫生间呢?伊伊告诉大家,她本来想举手报告老师,可是老师说过,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听讲,不可以到处乱跑,她实在憋不住就尿在裤子里了。
“那可以请老师助你换条裤子呀。”老婆说。伊伊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说她才不要让老师和小朋友了解。由于老师说,听话的孩子,老师组织上卫生间时必须要去。结果她忘记了。
从这件事上,大家还获悉,假如不是在老师提醒上卫生间的时段,伊伊一般都不敢把我们的生理需要准时告诉老师。后来,大家发现伊伊不如何爱喝水了,无论大家怎 么劝说,伊伊就是不愿多喝一滴水。夏季喝水少比较容易生病,没多长时间,伊伊就生了一场病。即便在病中,她也不如何多喝水。老婆和婴幼儿园的老师劝说了好多次,伊 伊才开始正常喝水。
通过这件事,我和老婆意识到之前对伊伊的教育存在紧急的问题,有时候,大家把“听话”当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径。譬如,大家常常会以“听话”作为标准来赞扬和奖励孩子。
长期这么做,就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听父母的话,他们才爱我”。于是,孩子就会用“听话”来换取父母的爱,这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听话”。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孩子慢慢缺少主见、不敢表达我们的正当需要。
不让孩子伤在所谓的“听话”上
对一个婴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他们对我们的需要主要来自他们心目中具备权威的大人,这种需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能力。作为大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假如 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仅用“听话”来需要孩子,那样孩子为了达到大人的需要,会下意识地讨很大人,譬如在婴幼儿园的时候,当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敢随便惊动 老师;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不敢麻烦老师;当不快乐的时候,更不会直接向老师倾诉。
长此以往,必然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遭到影响,还容易培养惯于看人脸色的消极行为,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进步。
认识到问题的紧急性,我和老婆决定有意识地引导伊伊掌握正确面对大人的需要,并可以表达我们的正当需要,不让孩子再伤在所谓的“听话”上。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大家感觉机会来了。一个周六,我和老婆计划先带伊伊去商场买衣服,然后再去看儿童剧《白雪公主》;伊伊则想先看儿童剧,再去买衣服。老婆故意说道:“伊伊是个听话的孩子,这件事父母说了算。”伊伊非常不高兴,但没再怎么说。
我 悄悄问伊伊,为何她想先去看儿童剧?伊伊告诉我,每次母亲带她去买衣服,一直逛好久,回家的路上她常常睡着了。可她不想看《白雪公主》的时候也睡着。我 动员她把想法告诉母亲。伊伊摆摆手,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说:“算了,你们说了算。”我听了非常心疼孩子,真没想到她看上去听话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无奈。
我继续鼓动她,如果不想睡着,就肯定跟母亲说。我还保证,假如母亲感觉她说得有道理,必然会赞同她的需要的。最后白雪公主占了上风,伊伊去找母亲了。老婆认真地倾听了伊伊的话后,决定赞同她的建议。那天伊伊看得特别高兴,回家的路上小嘴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我趁机说:“多亏你跟母亲说先来看儿童剧了,要不你睡着了,多可惜!”老婆也附和说:“伊伊是个大孩子了,可以告诉大家她的想法了。将来大家也要多听听伊伊的建议呢!”第二天我送伊伊去婴幼儿园时,特意当着伊伊的面向老师提起这件事,由衷地表彰她敢于表达我们的想法。
鼓励孩子敢于说“不”
大家尽量给伊伊打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平等地对待她,让她多表达我们的建议,鼓励她敢于说“不”。同时,还引导她认识到,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说的话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大大家也会常常犯了错误。假如大人做得不对、提出的需要不合理,孩子完全可以向大人提出来。
为 了让伊伊在婴幼儿园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家还常常陪她玩模拟婴幼儿园的游戏。先是伊伊当婴幼儿园老师,大家做小朋友,让她给大家不断提出需要。假如她提出的需要 不妥,大家就会举手告诉她。下面大家又互换角色,让伊伊做小朋友,我当老师。当我提出的需要比较过分时,她就会和母亲一块举手表示抗议。
由于遭到了充分的一定和表彰,伊伊渐渐敢于对大人的决定提出反对建议,表达我们的想法。假如她说得有道理,大家就会认真地照她的想法去做;即便她说错了,大家也不随便否定她,而是把发现错误的机会和改正的空间留给她。
“听 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秉持的教育观念。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听话的孩子也总是会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喜欢和喜爱。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对2——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察看到年轻人期。结果发现,在儿童期有反抗倾向的人 中,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剖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儿童期没反抗倾向的人中,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74%的人遇到事情不可以 做决定,不可以独立承担责任。
作为父母,有时候,大家自以为是在“引导”和“培养”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这一点是需要大家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