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关注孩子的智商进步,将之视为将来成功的重点。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琪拉·达克沃斯却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看法:儿童在校期间的表现与将来的职业进步,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坚毅这一品质。而要培养出坚毅的孩子,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一定义是由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提出的。德维克教授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高和改变的。他们想投入努力,由于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成成长。与此相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觉得智商和能力是天生不变的,学习只不过用来检验天分的一种方法。
他们觉得,缺少“天分”的人,即使努力也没办法改变近况。成长型思维的人从小就有一种格局观,由于他们了解努力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因此会不断地精进自己。
要培养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第一,大家需要认识到孩子们在刚出生时都具备非常强的成长型思维。然而,伴随年龄的增长,这种思维模式的比率渐渐减少。德维克教授觉得,这种思维模式的改变与父母和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反馈有关。因此,她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 使用“成长式”夸奖
当孩子成就非凡时,父母总是会夸奖孩子“你真聪明”。如此的夸奖会让孩子将我们的成功归因于“聪明”。因此,下一次当孩子成就非凡时,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在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努力、方案和勇气等特质,告诉孩子父母喜欢他跑步时的坚持和努力克服数学难点时的认真。
用成长式的见地去夸奖,才能引导孩子面向将来,不断提升自我。
2. 鼓励坚持与挑战
在日常,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坚持好的习惯,并勇于攻克有挑战性的任务。脑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孩子在我们的舒适区外探索,并持之以恒地训练一项技能时,他们的神经元细胞之间就会打造更多的联结,这类联结是孩子能力提高的生理基础。
3. 积极地看待挫折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愈加重视自己在历程中的学习。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积极地看待挫折,将它视为成长的机会。第一要告诉孩子“遇见挫折、历程失败都非常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克服它就是一种进步”。然后,陪孩子一块看清挫折或失败是什么原因,从中吸取养分。
通过以上的建议,大家可以培养出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拥有一种格局观,了解努力的重要程度,并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期望这类建议可以对各位父母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