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父母课堂:怎么样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不好的习惯

   日期:2024-12-28     来源:www.qqltoy.com    浏览:507    
文章简介: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在家,孩子一直没大没小,对长辈不尊重;在公共场所,孩子也表现得非常没礼貌,让父母非常难堪。

  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孩子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在家,孩子一直没大没小,对长辈不尊重;在公共场所,孩子也表现得非常没礼貌,让父母非常难堪。

  孩子没大没小缘由何在?家庭“民主”如何学会度?怎么样才能培养出知书达理、个性鲜明的孩子?

  讲述

  戴女性

  孩子居然直呼爷爷名字

  大家一直期望孩子成长在一个比较民主的家庭环境里,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大家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从不苛求。可是,目前孩子上中学了,大家发现,过去的“民主”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孩子在家没大没小,对长辈看上去不够尊重,时不时让大家做父母的无比尴尬。

  那天,老家来了好几位客人,吃晚饭了,让孩子叫爷爷一块入席,孩子居然当着客人的面直呼爷爷的名字。看着客人一脸诧异的表情,我和孩子他父亲你看我,我看你。而爷爷说了一声“这臭小子”后,脸上的笑容也看上去有的僵硬。大家都没想到孩子如何就忽然脱口呼出爷爷的名字了。

  近期,我开始深思我们的教育: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大家除去以称呼他们“父亲”、“母亲”来引导孩子外,还告诉了孩子父母、爷爷奶奶的名字,孩子最初掌握直呼大人名字的时候,大家不只没在乎,还感觉非常不错玩,甚至还呼应孩子,感觉孩子能记清大人的名字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没想到“隐患”却就此留下。

  孩子上小学后,大家担忧孩子再“没大没小”下去会日渐形成习惯,甚至会致使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成为不受大伙欢迎的孩子。所以,大家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了这方面“校正”,并引导孩子,讲礼貌会让别人感觉愉快、舒服与温暖,并遭到欢迎,可以交到更多朋友。

  通过引导,孩子有了较大改变,因为对我和他父亲有点忌惮,孩子不再直呼大家的名字了,但对于溺爱他的爷爷奶奶,孩子有时还是看上去没什么规矩,不只无理顶撞爷爷奶奶,说起话来也没大没小,以致出现了前面当着众客人直呼爷爷名字、让大家大人猝不及防、看上去没家教的难堪一幕。

  有时带孩子去其他人家做客或是到公共场合,大家也还会担忧孩子“出言不逊”让大人下不了台。但我也不期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一直“板着面孔交流”。在家到底该怎么样把握民主的度,孩子既不会没大没小又乐于和长辈交流,并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个性鲜明的孩子?

  点评

  林瑛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孩子,纯真无邪纯洁又可爱,他们是世界上最接近美好的生物,大家常常用“天使”来形容孩子。然而,“天使”们偶尔也会有不可爱的时候,每当他们在父母和外人面前表现出不礼貌、不讲理、野蛮霸道的行为时,大家就感觉他们仿佛化身成了“小恶魔”!

  到底“天使”是怎么样变成“恶魔”的呢?父母在教训孩子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大家是怎么样教会孩子的?

  新生孩子就像吸收力无限的海绵,他们会通过模仿,从周围的人身上,掌握怎么样行为和考虑。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些在成人身上看上去非常正常的行为,落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大众眼中的大逆不道、没大没小。其实有时候,孩子并非故意这么做的,他们只不过单纯地展示自己学习的成就而已。

  譬如,孩子会直呼父母的名字,这是由于他们看到父母彼此之间就是如此称呼的,但却忽视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约定俗成。又譬如,孩子有时会在公共场所大呼小叫,跑来跑去,打扰周围宁静,让父母非常尴尬。其实这更不是有意的,他们只不过做着在家长辈允许他做的事情而已,他们不会,不一样的场所有不一样的礼数和规则。

  还有一些时候,孩子们会对大人颐指气使,甚至出言不逊让大人下不了台。然而,他们可能只不过单纯照搬了父母对自己或别的成人说话时的口气和语言而已。他们不会,对不一样的人应该用不一样的态度和口气。

  孩子善于模仿,但却缺少具体问题具体剖析,依据时间、地址、对象转换行为模式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指导和教育。特别是孩子出现以上“没大没小”的行为时,与其忙着责骂孩子,不如把这当成一次教育的机会好好把握,化危机为机会。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想要孩子知书达理,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平常:以身作则,文明示范

  爸爸妈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之中,身教更要紧。譬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用礼貌用语……在一个父母说话全都轻声细语的家庭中,是培养不出说话喜欢大呼小叫的孩子的。反之,假如父母平常就不注意对待长辈的态度,那样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不会尊重长辈。

  2.事前:约法三章,预防为主

  带孩子接触陌生人或进入陌生场所之前,应该对孩子说明他们的身份、该场所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和礼仪,提出行为和语言的具体需要。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要事先约法三章,指出错误的行为势必要遭到相应的处罚,让孩子可以主动注意我们的行为举止。打好预防针,就困难出现尴尬的“意料之外”。

  3.事发:准时指出,明确需要

  孩子做一些事情,出发点总是是好的,但因为遭到自己表达能力和理解剖析能力的限制,有时会出现“说话太直”、“说话不经头脑”甚至“言语伤人”的状况。这种时候,不必过分指责,指出错误将来说明理由,让孩子准时道歉。但尽可能不要在公开场所严厉批评孩子,以免在外人面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4.事后:把握机会,强化练习

  一旦有“没大没小”的事件发生,应该注意把事件本身当成教育的机会,准时让孩子检讨我们的行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指导孩子怎么样剖析场所、对象、事件上,让他们知道,有的话未必要说,有的话要换种方法说,并且必须要说明这么做的原因。

  戴女性可以注意“引导孩子,讲礼貌会让别人感觉愉快、舒服与温暖,并遭到欢迎,可以交到更多朋友”,就是非常不错的示范。在孩子理解了父母的意图后,准时为孩子制造适合的机会和情景,进行强化练习,能够帮助孩子将大人教给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没孩子天生就是完美无缺,犯了错误是势必的,要做好遭遇“尴尬”的心理筹备,父母和孩子一块,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用小错误换取大成功。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