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接到一位女性来电,语气十分焦虑,原来有天深夜,她无意间看到儿子的房间有的微弱光线,推门而入,发现儿子装睡,拿起他的手机发现非常烫手,显然是刚刚一直在打游戏的结果。母亲指责儿子晚上不睡觉打游戏一定影响功课。儿子冷冷地说:“你不让我玩,我将来就不玩。”那天起,儿子就只给母亲冷脸子,不愿好好说话。这位女性十分困扰。
丹浩是个老实的孩子,但从小就不可以管理好我们的事。真的令妈妈操心的是,伴随进入初中功课加重,他自律不足的问题对学习的不好的影响愈加紧急。让人担忧的状况还包含没办法先做完功课再打游戏、玩游戏上瘾中好像很难自拔没办法节制。老师也提及他上课时常不可以专心听讲的问题。
伴随上述种种状况的常见化,爸爸妈妈们变得愈加不厌其烦地叮嘱催促。结果孩子越发逆反,对我们的学习责任愈加漠然。不少爸爸妈妈总抱怨孩子没学习的动力或责任感。孩子自幼衣食无缺,比我们的生活好过百倍。为什么就不可以有勤学的斗志呢?
现代的孩子的确跟爸爸妈妈的成长经验非常不同。以前,家庭的生活资源比较贫乏,爸爸妈妈忙于谋生,孩子比较容易看到爸爸妈妈的辛劳及付出。餐桌上的鱼肉鸡腿,爸爸妈妈永远是省给孩子,孩子因此能直接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牺牲。即便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非常粗糙,还是可以领会爸爸妈妈的真爱,孩子会想要管好自己或想出人头地以报答爸爸妈妈的辛劳及奉献。
但在富足充裕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与孩子在物质上好像什么都不缺,真的欠缺的是优质的交流时间。孩子只感觉爸爸妈妈跟自己在一块的时间极少,自己常被撂下,感觉孤单。假如父母再不会有效交流,只能批评、责备、需要,一直说些“我这么辛苦卖命的工作都是为了你!”“你有吃有喝,还不满足,哪像大家小时候什么都没,你还不需要功念书?”之类的话,孩子会愈加反感。有的爸爸妈妈用条件去引诱孩子学习,他们会说,“假如你考1、,我就带你去迪士尼。”若连爸爸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孩子怎能感觉到其用心良苦?
我从事卡内基青少年情绪IQ练习二十几年来,接触无数望子女成龙凤的爸爸妈妈,最常听到的问题无非是:“我的孩子不愿主动学习”,或是”我的孩子成绩还很好,但什么都要其他人操心”。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负起我们的责任来呢?根据卡内基练习的理念,负责任先是一种态度,才是一种能力。从态度上来讲,需要先奠定下列几项基础:
自信自尊——教育学家常提醒父母,一个在赞赏一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比在批评指责下长大的孩子,一般更有自信及自尊,也更能负责任。负责任是没办法强求的,需要是完全发自内心,因此,青少年正是培养自信自尊的重点时段,需要学会。
积极正向——消极负面的人是没办法负责任、自我管理的人。青少年在卡内基培训中培养正向积极的观念,正是他们想负起学习责任的基础。